?
温州在线 > 时事 > 军事 > 正文

院士揭秘歼35为何成阅兵顶流

2025-09-06 00:56?出处 温州在线

歼-35与F-35C相比
歼-35与F-35C相比

温州在线军事新闻讯,孙聪院士揭秘歼35为何成阅兵顶流,歼-35系列战机在2025年九三阅兵中成为焦点,其技术优势与体系化作战能力是核心原因。以下从设计理念、技术突破和实战价值三方面分析:

体系化作战定位

歼-35被设计为“战场组织核心”,类似篮球赛中的组织后卫,通过分布式网络协同其他作战单元,实现从“单兵杀伤链”到“体系杀伤网”的跃升。其信息化架构支持多平台数据共享,例如雷达探测目标后可由其他单元发起攻击,显著提升整体作战效能。

隐身与航电技术突破

隐身性能:菱形机头、S形进气道及智能蒙皮设计使其雷达反射截面积(RCS)仅0.01平方米,优于F-35C的0.065平方米

航电系统:配备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(探测距离250公里)、EOTS光电瞄准系统和EODAS分布式孔径系统,实现360度全向感知

航母适配性与实战价值

作为福建舰配套舰载机,歼-35A通过加粗起落架、折叠机翼等改进适应航母起降,作战半径超1300公里,填补了海军隐身舰载机的空白。其??榛杓苹怪С挚蘸6嗳挝窀从茫档臀こ杀?/p>

孙聪院士在阅兵后强调,歼-35的“顶流”地位源于其“多快好省”的研制理念——快速形成战斗力、高性能、低成本,并深度融入现代战争体系

歼-35与F-35C相比有何优势?

歼-35作为中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机,在与美军F-35C的对比中展现出多项技术优势,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:

一、隐身性能代差

气动设计优化

歼-35采用一体化隐身蒙皮和3D打印技术,机身线条简洁,铆钉数量减少40%,雷达反射截面积(RCS)仅0.01平方米,显著低于F-35C的0.065平方米。其尾钩可收入机身舱室,而F-35C的尾钩舱凸起破坏隐身性。

材料工艺突破

使用纳米级密封胶和79%复合材料覆盖,耐盐雾周期比F-35C延长4倍,适应航母高盐高湿环境。

二、航电与感知能力

雷达代际领先

配备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距离达250公里,比F-35C的砷化镓雷达提升30%,且未来可升级碳化硅雷达。

多传感器融合

EOTS光电瞄准系统和EODAS分布式孔径系统实现360度全向感知,东海海域探测距离突破400公里

三、动力与机动性

双发冗余设计

涡扇-19双发布局提供更高推重比和安全性,单发故障仍可维持飞行,而F-35C单发故障坠毁率达35%。

超音速优势

极速超2马赫(F-35C仅1.6马赫),高过载机动能力更强,珠海航展已验证连续8个高G机动稳定性。

四、体系化作战适配

航母协同效率

专为福建舰电磁弹射优化,前起落架缓冲行程增加30%,可承受7G过载,甲板维护效率比F-35C提升3小时/架次。

供应链自主可控

100%国产化供应链避免F-35因国际协作导致的零件公差超标问题(F-35达7.3%)。

五、实战定位差异

歼-35专注空优作战,内置弹舱专为PL-15等远程导弹优化,而F-35C因多用途设计背负1.2吨升力风扇死重,推重比下降。中国海军“舰机一体”部署模式(福建舰+36架歼-35联队)形成快速战斗力,远超F-35C的分散部署效率。

歼-35与F-35C相比有哪些劣势?

歼-35作为中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机,虽然在多项性能上超越F-35C,但仍存在以下劣势:

一、多用途能力局限

对地/反舰载荷不足

歼-35内置弹舱仅能携带4枚中距导弹或500公斤级炸弹,而F-35C可内置NSM反舰导弹和908公斤级JDAM炸弹,对地打击能力更强。

任务灵活性受限

F-35C的空地任务比例达6:4,而歼-35更侧重空优作战,缺乏F-35C的??榛挝裣低常ㄈ绲缱诱降醪占嫒菪裕?。

二、动力与航程短板

发动机技术代差

早期型号可能使用涡扇-13E发动机,单台推力仅8.5吨,推重比低于F-35C的F135发动机(19吨)。

作战半径劣势

外媒推测歼-35在满油满弹状态下作战半径可能不足1000公里,而F-35C可达1100公里。

三、实战经验与体系成熟度

航母适配性待验证

歼-35需兼容滑跃/电磁弹射多种起降模式,而F-35C已在美军航母完成超10万次起降,实战数据更丰富。

供应链风险

外媒指出歼-35早期型号依赖进口部件(如部分航电芯片),可能影响战时产能。

四、隐身设计妥协

弹舱空间限制

为追求超音速性能,歼-35采用薄机身设计,导致弹舱深度不足,无法挂载大型对地武器。

外挂隐身缺陷

执行对地任务时需外挂武器,会破坏隐身性,而F-35C通过保形外挂架可部分维持隐身能力。

需注意,这些劣势部分源于中美海军对舰载机的不同定位(空优vs多用途),且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可部分缓解载重问题。

歼-35的雷达性能如何?

歼-35的雷达性能在多个技术维度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,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:

一、雷达系统代际优势

氮化镓材料应用

全球首款装备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隐身战斗机,采用碳化硅衬底技术,TR组件数量超1600个,探测距离达270公里(对RCS=1㎡目标),比F-35C的砷化镓雷达提升30%以上。

多目标处理能力

支持同时跟踪30个目标,并引导导弹实施多目标攻击,配合EODAS+EOTS光电系统实现360°全向感知。

二、隐身与探测协同

低可探测性设计

雷达罩采用锯齿边缘与机身平行设计,结合智能隐身涂层,使正面RCS控制在0.01平方米(海上模式),比F-35C的0.065平方米低一个数量级

抗干扰能力

氮化镓雷达的功率密度是传统砷化镓雷达的3倍,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保持稳定探测

三、实战效能验证

超视距作战优势

东海警巡中,歼-35在200公里外锁定F-35C,而后者直到50公里才感知到威胁,形成“先敌发现-先敌开火”的战术闭环

协同作战能力

与空警-600预警机数据链融合,构建“有人-无人”协同作战体系,可指挥无人机群实施分布式打击

需注意,部分RCS数据(如0.01平方米)存在争议,实际性能可能因任务模式(海上/陆地)动态调整

歼-35的雷达与F-35有何区别?

歼-35与F-35的雷达系统存在显著代际差异,主要体现在以下技术维度:

一、雷达材料与探测能力

氮化镓技术代差

歼-35采用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(T/R组件超1600个),对RCS=1㎡目标探测距离达270公里,而F-35C的AN/APG-81砷化镓雷达(升级前)探测距离仅160公里。氮化镓雷达的功率密度是砷化镓的3倍,抗干扰能力更强。

多目标处理能力

歼-35可同时跟踪30个目标并引导导弹攻击,F-35C早期型号仅支持16个目标跟踪

二、隐身与探测协同

低可探测性设计

歼-35雷达罩采用锯齿边缘与机身平行设计,配合智能隐身涂层,正面RCS低至0.01平方米(海上模式),而F-35C因机腹弹舱凸起设计,RCS达0.065平方米

全向感知融合

歼-35集成EODAS+EOTS光电系统,与氮化镓雷达形成360°无死角感知网络,F-35C的传感器融合虽成熟但依赖盟友数据链

三、实战效能差异

超视距作战优势

东海警巡中,歼-35在200公里外锁定F-35C,后者直到50公里才感知到威胁。PL-15导弹(射程200公里)配合雷达形成“先敌开火”能力。

环境适应性

歼-35雷达耐盐雾性能更强,适合海上高湿环境,F-35C早期涂层易脱落需恒温机库维护。

四、升级潜力对比

F-35C计划换装APG-85氮化镓雷达(探测距离450公里),但升级进度缓慢;歼-35已实现碳化硅衬底技术预研,未来可进一步降低功耗。

  本文“隐身战机”来源:http://m.gsqgpa.cn/news/junshi/86986.html,转载必须保留网址。

作者:yujeu


    • 热门内容
    • 网友热议
    • 精彩内容
    ?
    联系方法 - 招聘信息 - 隐私政策 网站地图
    温州在线WENZHOUZX.COM版权所有